-
繞月飛行?反正馬斯克也不是第一次吹牛皮
關鍵字: spacex運載火箭繞月飛行馬斯克馬一龍【菜鳥驛站香港自提點】
馬一龍(國內粉絲對埃隆·馬斯克的稱呼)這周又搞了一個大新聞,他在27日表示,SpaceX將於2018年12月使用重型獵鷹運載火箭搭載“龍”飛船運送兩名私人遊客繞月飛行,在完成繞月飛行後還將繼續飛向深空,然後再返回地球,整個旅途耗時約一週時間。
並不陌生的飛行軌道
根據相關資料表明,馬一龍的繞月計劃,將採用稱之為“自由返回”(Free return)的“地-月-地”飛行軌道,當然相比正常的地月“自由返回”軌道,SpaceX計劃飛船在脱離月球引力之後,或者説在利用了月球的引力彈弓之後,進行一定的轉向,然後繼續向着遠離地球的深空飛行,直至抵達50至60萬公里的遠地點之後返回。如果該計劃成功,那麼這將是人類所達到的離開地球最遠的距離。
在整個飛行過程中,飛船將處於電腦的自動控制之下。由於不需要進入繞月軌道,馬一龍所謂繞月飛行,就是在較遠的距離上從月球旁擦過。因而在整個飛行過程中,飛船隻需要進行細微的軌道修正,來保證飛船不會被月球的引力彈弓甩得過遠,或者在返回地球時着陸地點偏差過大。
嫦娥5號T1飛行器走的就是一條標準的“自由返回”地月軌道
説到這裏,筆者不由得想起來中國在2014年發射的嫦娥5號T1(CE5T1)試驗飛行器。採用東方紅三號平台的服務艙攜帶着嫦娥5號返回艙,同樣使用了“自由返回”軌道進行了繞月飛行,軌道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達41.3萬公里。
整個CE5T1飛行任務中,得益於中國航天在測控技術上的進步,採用了諸如多站協同、X波段測控體制和新技術算法等手段,長三丙火箭不僅準確地將飛行器送入軌道,而且由於軌道“過於準確”,還取消了原計劃中的數次軌道調整。最終東方紅三號平台攜帶的1800公斤燃料,在完成既定任務之後只消耗了500公斤,從而服務平台能夠繼續進行拓展任務。
此外,不同於早期的嫦娥飛行器,CE5T1在起飛階段就直接以快速地月轉移軌道為目標飛行,因而大大縮短整個“地-月-地”飛行任務所花費的時間。
計算機模擬的阿波羅八號飛行路線,同樣是“自由返回”軌道
相比之下,馬一龍的繞月計劃飛行軌道,實則就是CE5T1軌道的加強版:橢圓形軌道的遠地點更高。
在NASA測控體系的幫助下,SpaceX的飛行軌道在技術上並沒有太大的難點,飛船也不需要進入實際的月球軌道進行環繞,因而飛船在月球附近並不需要進行點火減速亦或是在繞月軌道上點火返回地球。對於航天大國來説,尤其對於曾經完成載人登月的超級大國來説,這樣的繞月飛行軌道可以説是航天測控基本功。
表面上看似激進的馬一龍,實際選擇的卻是相對保守的飛行路線。
載人繞月,新鮮嗎?
眾所周知的是,美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完成載人登月的國家,馬一龍的繞月飛行相比之下有些“小巫見大巫”。不過“阿波羅”計劃畢竟是美國在最為瘋狂的冷戰時期,拼盡全力完成的。在商業航天日漸成熟的21世紀,馬一龍的繞月旅行似乎又顯得有些新穎和實惠。
阿波羅八號是整個冷戰美國登月計劃中首次載人接近月球的飛行,其飛行軌道即是“自由返回”,飛船載着三名宇航員從離月球1200公里處劃過。
俄羅斯大量用於空間站往返任務的聯盟號飛船其實也具備繞月飛行能力
比起巨大的土星火箭和阿波羅飛船,相對小巧的俄羅斯聯盟號宇宙飛船實際上也具備地月往返能力。
目前的俄羅斯的聯盟號宇宙飛船是國際空間站運輸人員的唯一選擇,加上在冷戰時蘇聯航天工業自己的航天飛行任務,聯盟號已經執行了上百次近地軌道載人航天任務。長久以來似乎“聯盟”號給人的印象就是天地往返飛船。
實際上在前蘇聯載人登月計劃中,聯盟號飛船的職責便是地月往返,不幸的是由於N-1火箭從未試射成功等原因,蘇聯的載人登月計劃以失敗而告終,聯盟號的活動範圍就此被限制在近地軌道。
相比聯盟號,馬一龍的“龍”飛船看上去現代化不少
根據蘇聯的設計,聯盟號不止能完成繞月飛行,其儲備的速度增量還能使用飛船進入繞月軌道飛行,在繞月軌道上完成任務後,再次點火飛離月球進入月地返回軌道。
在SpaceX的聲明中,2018年的繞月飛行選擇的是重型獵鷹運載火箭和載人“龍”飛船這樣的組合,根據SpaceX公佈的火箭和飛船性能參數,這一組合完成此次任務所需要的速度增量是足夠的。甚至只要馬一龍想,龍飛船還能利用速度增量冗餘,來進入真正的繞月軌道。
在這一點上,馬一龍又是保守的。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註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王宇波
- 最後更新: 2018-05-17 21:16:46
-
華為wireless X實驗室總裁:用無線構建天空物流和交通
2018-05-17 17:57 -
日媒:中芯1.2億美元下單最先進光刻機 相當於去年利潤
2018-05-17 17:30 科技前沿 -
海外商品生產後直接交給菜鳥 雀巢、資生堂等國際大牌將告別斷貨
2018-05-17 16:54 -
聯想副總裁:6月是5G標準制定關鍵節點,不要傷害團結
2018-05-17 13:00 IT新浪潮 -
誰是聯想的敵人?
2018-05-17 11:32 -
網易公佈今年第一季度財報 淨利潤同比下滑69.2%
2018-05-17 10:35 -
京東再回應“假茅台”風波:全額退款並十倍補償
2018-05-17 10:31 -
騰訊一季度淨利潤232.9億元 《王者榮耀》成一大助攻
2018-05-17 10:20 -
美國國會“車輪戰”後 扎克伯格將再赴歐洲接受“拷問”
2018-05-17 09:43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立項密集發佈 16專項經費51億元
2018-05-17 09:35 -
醫療影像AI告別野蠻期:巨頭做平台,創企走細分
2018-05-17 09:35 IT新浪潮 -
我國大宗作物用種全部實現自主選育
2018-05-17 08:23 科技前沿 -
阿里“國家千人計劃”科學家達8位
2018-05-17 08:05 -
我國核心工業軟件領域:智能製造的“無人區”
2018-05-17 07:58 科技前沿 -
國內首台:中芯國際1.2億美元購入EUV光刻機
2018-05-17 07:10 -
周鴻禕:我是一個做安全的人,做安全的人都有一 點變態
2018-05-17 07:10 -
63歲董明珠談退休:心還像25歲一樣,要讓格力一人一套房
2018-05-17 07:00 -
聯想副總裁:6月是5G標準制定關鍵節點,不要挑撥離間
2018-05-17 00:14 -
為擠出阿里,騰訊精心佈下了怎樣的局?
2018-05-16 22:53 -
華為訴三星交互技術方法專利侵權獲賠八千萬
2018-05-16 22:22
相關推薦 - BBC被武漢市民懟了 評論 30合作升級!中國和新西蘭幹成件大事 評論 329敦煌林場遭“剃光頭”式砍伐?甘肅通報 評論 913@央視新聞 評通化抗疫:絕不能僅僅一封了之 評論 196讓多邊主義的火炬照亮人類前行之路 評論 107最新聞 Hot